第一百四十三章 内忧外患
“不过道友放心,我们是站在你这一边的。你既然是已经练成了神霄玉书,那么神霄派之主自然只能是你。”清虚道人对着裴玄景说道。
百晓生也表示了一样的态度。
其实可想而知,两人本来就和那位神霄门主有不小的恩怨,又怎么能任由对方肆无忌惮的发展。
哪怕裴玄景不提,他们也会主动提起,支持裴玄景重立神霄山门,继承神霄派的正统。
这般的举动,不但能够打击那位神霄门主,也能将裴玄景这位强者绑定在自己的阵营之中。
裴玄景也知道两人的这个表态的意思,清楚这两个人的支持自己的原因,有借自己的手对付那位神霄门主的意思。
不过对于裴玄景而言,这其实也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毕竟,就现在的情况而言,自己已经和对方成为了对手,双方已经站在了对立面之上。
只要裴玄景不愿意放弃神霄正统这个身份,那么双方迟早会有一番生死之斗,这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话说,自裴玄景这一路走来,不知不觉的也招惹了不少的势力。
大明朝廷、阴司、弥勒教、‘神霄门主’,这四方的势力,任何一个势力放在江湖上都是能够引动江湖震动的角色。
裴玄景能够在得罪了这么多的势力的情况下,还依旧一路崛起,自然是引来许多人的侧目,这也是真武宗和百晓生愿意示好的一个原因。
裴玄景哪怕不惧怕那些人,可是他也没有自大到如果有一天那几方势力联合出手围剿自己的时候,自己能够真的毫发无损。
当然,那几方势力互相之间都有不少的仇怨,让他们联合,恐怕自己都会把狗脑子打出来。
不过哪怕如此,裴玄景也不得不做一些准备。
所以,面对这两方的示好,他也欣然接受。
他笑着问了一句:“道长支持我重立神霄派,难道不怕大明朝廷的责问,皇帝的怒火吗?”
他原本只是对清虚道人开个玩笑,却不料一旁的百晓生却幽幽道:“皇帝,恐怕最近几年,皇帝和大明朝廷都没有精力来招惹真人。”
听到百晓生这么说,裴玄景不禁想起自己人生模拟中的一些事情,不由饶有兴趣问道:“看来先生还有许多事情瞒着我呢?”
一旁的清虚道人也不由侧目的看向百晓生。
要知道,真武宗再怎么如何也和皇室还有大明朝廷关系匪浅,哪怕他们和神霄派有所合作,也无法改变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他刚才所说的支持,是想着做一个中间人,然后皆百晓生在手,洗白淡化裴玄景的身份,将裴玄景和原本的神霄派之间的关系割裂出来。
营造一个偶然获得神霄传承的天才,却被朝廷误会,一路追杀成长为一代巨擘的故事。
这样就能让双方都下个台阶,让神霄派重立。
可是没想到百晓生这一番话说出来,他似乎掌握了一些秘密,而且还关乎到整个大明朝廷和皇帝。
“你说的此次的鞑靼部落寇边之事,难道这件事中有什么隐秘不成?”清虚道人问道。
百晓生点头,却又摇头。
“此次寇边之事为其一。”百晓生淡淡道。
裴玄景笑道:“既然有其一,那么自然就有其二,甚至其三了?”
百晓生点头笑道:“先说这其一:大明乃是太祖皇帝驱逐前朝异族,也就是鞑靼部落的祖先之后,方才建立。后来太宗皇帝挥兵漠北,横扫鞑靼,立下不世功勋。...可以说大明与这化外蛮夷本就是血海深仇,厮杀不断。
原来这鞑靼部落寇边之事,本来就是十分常见之事,毕竟异域荒芜,许多东西只有大明才有。而且那些鞑靼部落逐水而居,到了冬天,没有过冬的粮食,自然会掠夺边境。
可是,这一次鞑靼部落的寇边之众为何如此之甚,将大明朝廷乃是皇帝的目光都吸引过去呢?”
裴玄景自然知道其中的原因:“武经的事情?”
“不错!”百晓生给了裴玄景一个满意的表情,继续说道:“皇帝编纂武经的目的,其实是瞒不过有心人的。再加上这位皇帝陛下往日的所作所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等待有朝一日,厉兵秣马完毕,他一定会效仿当初太宗皇帝一般,出兵关外。那么这一次,就是鞑靼部落的反击,他们不愿意束手等死。
而且,如果只是鞑靼部落的反击也就罢了,以大明的鼎盛这些也不过是小麻烦。哪怕就这般拖着,也足以拖到军备整齐的那一天。
可是,有了当初的土木堡之变的前车之鉴,这大明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中有多少人愿意再出一位马背上的皇帝呢?
已经压制了勋贵一脉这么多年的文官们,是否愿意将自己手中的权力交出,让那些勋贵武将们再次崛起呢?
再加上武经的传播,无疑是触碰了许多大势力的利益,他们是否愿意江湖上的武者越来越多,和他们来争夺在他们看来本就是自己的利益呢?”
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百晓生用似笑非笑的目光看向清虚道人。
要知道,真武宗也是那些大势力的一份子。
清虚道人沉默不语,显然百晓生的话说中了他的心思矛盾之处。
如果从一个单纯的武者角度来看,已经站在武道最巅峰的清虚道人自然不在乎这些东西,他甚至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天才出现,一同探寻武道至境。
可是如果从真武宗掌教的立场来说,经过了六百余年的发展,他们真武宗已经从当初那些潜规则的迫害者转化为受益者。
武经的传播,越来越多的武者的出现,会不自觉的影响真武宗的利益,触碰他们的一些东西。
裴玄景若有所思,突然反应过来一件事,开口问道:“这么说来,不久前武院遭遇伏击之事,恐怕是多方势力的联合,甚至还有着鞑靼人的背后支持?”
对于裴玄景的这个问题,清虚道人不说话,百晓生只是笑了道:“谁知道呢?”
谁知道呢?
百晓生轻飘飘的一句话,却让裴玄景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清虚道人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开口问道:“那么其二呢?”
“其二,那就是弥勒教了。”百晓生说道。
“弥勒教?”清虚道人皱眉。
显然,他对于弥勒教这种势力很不喜欢。
真武宗不但是武道大势力,更是道门圣地,作为现如今的道门执牛耳者,天然的就和弥勒教站在对立面。
裴玄景结合自己的消息,说道:“弥勒教在西北道的布局?”
“嗯?”百晓生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裴玄景,他怎么也没想到裴玄景竟然知道这么多。
哪怕已经知道了裴玄景和弥勒教恩怨不小,对方还灭了弥勒教在西北道的一个小势力。
但是要知道弥勒教可是造反专业户,整个大明疆域之内,他们扶持的小势力不知凡几,多不胜数。
“看来他还有着另外的消息来源?”百晓生心中浮现了一丝猜测。
裴玄景要的就是这个目的,给自己的身份添上一丝神秘。
百晓生虽然脑海中浮现多个猜测,但是却没有停顿,他点头说道:“不错,弥勒教在西北道有布局。根据我现在手中掌握到的消息,弥勒教在西北道投入了大量的经历,还拉了不少人下水,准备想要在西北道掀起一场暴乱。”
“果然如此!”裴玄景在心中想到。
这样一来,所有的事情就都能对的上了。
在自己最初的模拟中,一直所遇到的劫匪,乃至那场席卷西北道的暴乱,都是弥勒教在背后指使。
不过就在裴玄景已经确定了西北道的暴乱是出自弥勒教的时候,却不想到百晓生接下来的话更让他惊讶无比。
“原本弥勒教做这种事情,在我看来是十分平常的事情,根本算不得什么,几乎都要忽略过去。只是后来发现了一件事情,让后继续查了下去,才发现在弥勒教背后还有着一股不弱的势力。”百晓生脸上带着凝重的神色。
本来在他看来,弥勒教这种造反专业户搞这种事情是理所应当的,毕竟人家就是吃这碗饭的。
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弥勒教的一位太上长老突然出关,去了一个地方,一个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地方。
“谁?”清虚道人问道。
裴玄景也有些好奇。
他原本以为弥勒教就是西北道最后的指使,却不想还另有其人。
“扬州,宁藩。”百晓生吐出两个词。
“竟然是他!”清虚道人面色动容。
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一位。
百晓生以为裴玄景不清楚,开口为他解释道。
扬州,宁藩。
指的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势力,宁王府,当今镇守扬州的藩王宁王朱宸濠。
宁藩,最初的宁王乃是太祖皇帝的第十七子。
后来太宗皇帝靖难起兵,宁王机缘巧合之下跟着起兵,等待太宗皇帝登基之后,将封地改封到了扬州,作为镇守扬州的宁藩。
只是摄于太宗皇帝的威严,哪怕是名义上的扬州之主,初代宁王也不曾插手扬州事务,谨小慎微的过完一生。
当今的宁王朱宸濠,论起辈分来说,应是当今皇帝的叔叔。
生性轻佻无威仪,却善于以文行自饰;贪婪地聚敛钱财,又有政治野心;排斥异己,陷害打击;沽名钓誉,追求享乐。
可以说,别人有的恶习他有,别人没有的恶心他也有。
总而言之,现如今的这位宁王名声之差,几乎是藩王之最。
不过因为善于讨好皇帝,又是一番诸侯,权势极重,他的地位也十分稳固。
“简直是痴人说梦!”清虚道人冷声道。
哪怕如今皇帝无后,将来可能会从宗室中选取人继承皇位,也轮不到他。可是,就连清虚道人也想不到,这一位竟然想造反。
百晓生笑道:“可是这位宁王不止做梦了,还付诸于行动了。”
他刚才之所以表情凝重,不是因为宁王有多厉害,而是在于两者的结合。
弥勒教的人再加上宁王的实力,这样的行动,一旦掀起叛乱,会有多大的影响。
裴玄景也是微微皱眉:“难道没有办法阻止吗?”
他对于这位宁王无感,对于皇帝也没有好印象。
甚至对于他来说,皇帝是谁来做,都与自己没什么关系。
不过哪怕裴玄景杀人不留情,却也有着一丝慈悲心。
他也能够想象的到,一旦弥勒教掀起暴乱,再加上宁王叛乱,这将会掀起多么大的乱子,又会有多少人因此颠沛流离,丢失丧命。
更何况自己与弥勒教本就不对付,弥勒教需要做的事情,自己当然要极力阻止。
“我虽然知道这件事情,却没有足够的证据,哪怕是将消息传递给大明朝廷,恐怕也引不起注意。”百晓生摇头说道。
本来他这种身份就很容易遭到大明朝廷的忌惮,再加上宁王这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就算传递过去也是石沉大海。
甚至,还会引起反作用,打草惊蛇。
按照他所收集到的线索,这两方应该是勾结在一起的时间不长,许多事情还未准备好,距离真正的动乱还有些时间。
而现在大明朝廷还有鞑靼寇边一事这个麻烦,如果在这个时候打草惊蛇,逼得对方提起起兵掀起暴乱。
这两件事情撞到一起,那么乐子就大了。
恐怕在一些有心人的推动下,很快就成席卷之势,蔓延至整个大明疆域。
清虚道人也是明白了他的顾忌,只能无奈叹气。
“既然如此,不如来个擒贼先擒王,让我去杀了他,这样就直接从源头解决问题。”裴玄景突然冷声道,身上爆发出冷冽的杀意。
既然解决不了问题,那不如解决产生问题的人。
如果杀了这个野心勃勃的宁王,能够消弭一场灾难,那么裴玄景觉得倒很划算。
杀一人而救万人,这个做法很划算。
他杀宁王,不是为了狗屁大明皇帝,而是为那些无辜的百姓,不想看到他们再陷入战乱之中,无辜丧命。
“裴真人果然有任侠之风!”百晓生不由称赞一句。